首页 新聊斋故事 下章
第二卷 姻缘咒第四章 泪血冥府之行
 这是她们听说后又相助再讲出来的故事,深深地感动着她们…

 在此我们顺便参观一下冥府,免费入场,敬请游览,谢绝拍照。

 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 也是一个深夜,清泪公干完毕,躺在上闭目养神。一阵风自远而近,慢慢停在程记藥房附近,肯定是哪位同仁公干路过或是专程造访张大师的。自被逐出府,清泪就一直寄在张道师家。和人和鬼的交道打多了,她也知道,这冥府的鬼和间的人是一样的,要工作,要生活,还要礼上往来。

 “不知是哪位来求张大师办私事,捎私话。”清泪想到这儿,她会心地笑了。

 忽然,一缚魂锁穿过窗户,紧紧地缚住了她。这是浊血的小把戏,摇头笑了笑,也没有挣脱,就随着缚魂锁飘到了路口。

 “放天吧!别开玩笑了,你知道我犯了戒律,不能私入鬼门关。”

 浊血也不理她,把头扭到一边,嘤嘤地哭起来。

 “泪,和我入关去,有很重要的事情,我不知道…”

 清泪对这位闰密非常了解了,浊血有些大是个大大咧咧的女子。如果不是太让她心痛了,她是不会哭的。清泪甩开了缚魂锁,和浊血一起进了鬼门关。

 过了鬼门关就是黄泉路了。这条黄泉路上惨雾氲黄,风阵阵,飘过的游魂有男有女,有垂垂老矣的老者,蹒跚学步的孩童“黄泉路上无老少,不知寿多少”他们眼里的迷茫无助又一次让清泪水泪晶莹,犹如她的剔透玲珑之心。

 “泪,什么是爱?”浊血边走边问。

 “唉!”清泪轻叹一声,她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。印在她脑海里的影像又浮现在眼前,那一抹纯白,那一张笑脸,又清晰了。本来以为天地相隔会慢慢淡了,但这种刻骨铭心是从脑海里挥不去的。

 “我见过你,在极乐世界九重天上。”他轻抚着白的长发,出干净的微笑,就象他身上那白色的伽裟“呵呵!我不想骗你,其实是我用弥勒佛尊的通天地镜照到你的,见你每天独身行走在路上,就过来看你了。”

 那个曾经给她温暖的声音又一次在清泪的耳边响起来。

 “泪,你爱过对吗?你因此被拒在鬼门关之外,我在司更加无助孤独。”

 “我们本不属于红尘,爱恨是世人的劫数,何况是我?”

 清泪说起自己的爱,总是深刻而且神秘,浊血每次都听得似懂非懂。然而这个故事,却让她震颤了,这里的爱让她真正感动以至泪

 “泪,到奈何桥了,我们绕过去走冥桥吧!我现在最怕孟家婆婆,见了不知道要说多少话。尤其是见到你,怕要拉着你讲上几几夜了。”

 人越老话越多,鬼又何偿不是如此?清泪会心地笑了。

 “血,你看,上桥的人越来越少了。”

 “是呀!中桥人多了,下桥就更多了。”

 看着近在眼前的奈何桥,清泪和浊血又多了凭心的感悟。

 黄泉路的尽头横着一条大河,就是忘川河(据说孟婆汤里的水就取于忘川河),架在忘川河上通向地府管理中心的桥就是我们常说的奈何桥了。奈何桥分上中下三层,上为善人桥,中为常人桥(不善不恶的),下为恶人桥。世人生前是善是恶,过桥就能区分,奈何桥在冥府是神秘而且神圣的,它能分辨人的善恶。

 桥头一块黄玉石板,上面写着一句话:恶人登善桥,魂散魄亦飘;常人登善桥,下步如履刀。

 这句话提醒人们,一定要凭心过桥,实事求是,人间的道貌岸然在这里行不通的。用自己的标准评判,总觉得自己是好人,总行善事,以为挤上善人桥就万事大吉。可如果欺心,那结果就是永堕忘川,步步履刀。甚至永不超生。

 所以在此提醒大家,去了那边过桥,一定要扪心自问,免得魂飞魄散。

 过了奈何桥就是望乡台,这是鬼魂最后向世的亲朋告别的地方。人死后登上望乡台,知道已经相隔,最后看一眼世的亲朋,了却思念。望乡台直通六世轮回殿,殿里设赏善、罚恶、明察、轮转四司。通过这四司的最终判定鬼魂是转世为人,还是堕入畜道,或是经十八层地狱受尽邢罚,以赎前生罪孽。

 从轮回殿走出来的是准备转生的,途经孟婆那喝一碗汤就可以投胎去了(这算是一点更正吧,有人认为下了望乡台就喝孟婆汤,其实不是,鬼魂还要在府四司接受审查呢,先喝了汤岂不是什么都忘记了。)。

 孟婆在望乡台边常年守候,可以说她是间最恪守岗位的鬼使了,总是呆在一个地方,不能擅离职守,对什么事都好奇,这也是浊血怕见她的原因。

 “小马,好久不见了,去间公干了?过来尝尝我新熬的毒妇长舌汤,是用长舌妇的舌头和毒妇的心加了十八藥材做成的,很补的。”

 “是呀,孟婆,去了三天,您老的汤越做越好了。”马面恭敬的走了过去。

 “不好,这味道还是太淡,唉!不知道是不是料的力度不够。”

 孟婆听到夸奖开心的一下,又索住眉头,谦虚起来。

 “婆婆,我这次去人间公干,听人说:现在间有比长舌妇厉害的,俗称狗仔。能把恶人捧起来,又能把好人下去,专门无事生非。这些人有文化、有素质,有潜力,还有组织,真能把活生生的人给死,太厉害了。”

 马面为了显示自己的见识,说了一大堆话,听得孟婆眼睛一亮,连声叫好。

 “真的?我说这汤老是做不好,原来差这味料啊!什么时候给我几个来?要让我做出三界第一汤,你也多吃几碗。”

 “这事您老找无常大哥,他负责这方面。”

 “马面,崔判官等你差呢。”一个斯斯文文的使走了过来

 “司承,我马上就去,刚和婆婆说她汤里的料呢。”马面放下碗,转身走了。

 “一来一往皆有定,无风本不起,即是空来风,能泰然处之,洁身自爱,谣言自会止于智者。”

 “对、对,就是这个理,刘司承说话真有水平。这样你见到小黑小白让他们来我这一下,就说我有要事找他们。”孟婆一边称赞一边嘱咐刘司承。

 “在此守候何止千万年,孟婆是最孤单的。”

 她俩飘地冥桥上,看到这一幕,又多了为孟婆的感叹。

 “别想这些了,咱们直接去十八层吧!我们要找的人在那儿。”

 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―

 想起一个小故事,关于冥府的路引和文书的,听老人讲的,讲给大家听听。

 有一位老大妈去邻村赶集,回来的时候天黑了,到了三岔口转向了。忽然看到有一条路上有好多人影,她也跟过去了,想找人打听一下,随大溜一块走。走近一看,这群人里还有她们村两个老人,心想:这么大岁数了,出来赶集也不想着早点回家。她就上去搭腔,两个人也认识她,就边走边聊起天来。

 “你有五十了吗?年纪轻轻的,怎么也来了?”其中一位问她。

 这大妈心想:什么话呀?赶集还分岁数大小呀?

 “回头看看吧,走上这条路看一眼少一眼了。”另一位老人接着说。

 “不知道到了望乡台还让不让看?不会直接喝汤吧?”

 “你们说什么呢?我怎么听不明白呀?这怎么不象回咱们村的路呀?”这大妈回头看了看又说:“我怎么觉得越走越离咱村远哪?”

 “你这是?”这两位老人瞪着她,不知道说什么了。

 “快点走,你们三个干什么呢?文书呢?”一个脸特别黑的家伙走过来,这两位老人赶紧掏出了文书,这大妈不知道怎么回事,这赶集也没听说要带文书,就愣在那里。那黑脸用鼻子嗅了嗅,指着那大妈说:“有气,你怎么混进来的?胆子不小呀!回去。”一挥手险些推那大妈一个跟斗。那大妈一愣神,再一看这条路,怎么一个人也没有了,当时就吓傻了。

 第二天天亮了,那大妈才回到家,和家里人一说,才知道那两位老人昨天去逝了。当下这大妈又吓昏了,病了好长时间,请小叫过魂才好起来。

 经常走夜路,回家晚的人,走到三岔口,看到人影多的时候,千万别随大溜。
上章 新聊斋故事 下章